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 体躯光滑强壮,头部额角小,侧叶略圆,无眼。第1底节板小,三角形,第4底节板大而宽阔,后缘凹。第3腹节后腹角尖突。第4腹节具后背齿。尾节亚三角形,长为宽的1.5倍,裂刻几乎达叶的基部,两叶的末端具小缺刻,有1小刺,每侧有3 组剌,每组1或2刺。
触角为体长的1/2。第1触角柄部稍短,第1柄节长约为宽的2倍,第2柄节短,第3柄节最短,内缘凹入;鞭长,35节,基部第1节最长,等于其后6节之长度,内侧面有细短毛。副鞭11节,较长于主鞭基部第1节。第2触角略长于第1触角,柄约为鞭长的1/2,第5柄节略长于第4柄节。
上唇较长而厚,末缘具细毛。大颚切齿4齿,具动颚片和刺排,臼齿发达,具研磨面,触须近臼齿,3节,第2节最长,第3节披针形,具前缘刚毛排。下唇无内叶。小颚内板具1排浓密长刚毛,外板顶端具11齿刺,触须2节,第2节长,末端宽,边缘具1排刺和1排刚毛。第2小颚两板较窄,内板内缘具1排浓密长刚毛,后缘具细短毛,外叶顶端具刚毛,后缘具细短毛。颚足内板顶端具3刺,外板前缘具舌状刺,触须4节,超过外板,指节爪状,腹缘具细毛。
腮足亚螯状。第1腮足底节板小,三角形,部分被第2底节板覆盖,基节较强壮,腕节较长,前缘具刚毛丛,掌节略短于腕节,掌缘平截,指节爪状。第2腮足较强壮,底节板长而宽阔,后下角具2小齿,掌节窄,略短于腕节,后缘稍拱,具刚毛丛,掌缘斜截,掌角具3小刺,指节爪状。
第3、4步足简单,底节板长而宽阔,指节爪状,末部腹缘具1裂缝。第5—7步足基节卵圆形,基部较宽,前后缘具小刺,其余节具小刺。
第1、2尾肢柄部几乎等于分肢,两者都具缘刺。第3尾肢柄短于分肢,外肢略长,2节,第2节约为第1节长度的1/3,内肢稍短,内缘末端具小刺,基部具羽状刚毛。
本种为中国首次记录。
触角为体长的1/2。第1触角柄部稍短,第1柄节长约为宽的2倍,第2柄节短,第3柄节最短,内缘凹入;鞭长,35节,基部第1节最长,等于其后6节之长度,内侧面有细短毛。副鞭11节,较长于主鞭基部第1节。第2触角略长于第1触角,柄约为鞭长的1/2,第5柄节略长于第4柄节。
上唇较长而厚,末缘具细毛。大颚切齿4齿,具动颚片和刺排,臼齿发达,具研磨面,触须近臼齿,3节,第2节最长,第3节披针形,具前缘刚毛排。下唇无内叶。小颚内板具1排浓密长刚毛,外板顶端具11齿刺,触须2节,第2节长,末端宽,边缘具1排刺和1排刚毛。第2小颚两板较窄,内板内缘具1排浓密长刚毛,后缘具细短毛,外叶顶端具刚毛,后缘具细短毛。颚足内板顶端具3刺,外板前缘具舌状刺,触须4节,超过外板,指节爪状,腹缘具细毛。
腮足亚螯状。第1腮足底节板小,三角形,部分被第2底节板覆盖,基节较强壮,腕节较长,前缘具刚毛丛,掌节略短于腕节,掌缘平截,指节爪状。第2腮足较强壮,底节板长而宽阔,后下角具2小齿,掌节窄,略短于腕节,后缘稍拱,具刚毛丛,掌缘斜截,掌角具3小刺,指节爪状。
第3、4步足简单,底节板长而宽阔,指节爪状,末部腹缘具1裂缝。第5—7步足基节卵圆形,基部较宽,前后缘具小刺,其余节具小刺。
第1、2尾肢柄部几乎等于分肢,两者都具缘刺。第3尾肢柄短于分肢,外肢略长,2节,第2节约为第1节长度的1/3,内肢稍短,内缘末端具小刺,基部具羽状刚毛。
本种为中国首次记录。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现有标本基本与Barnard (1967a)的描述和图符合,但个体较大,第2腮足掌节末端略宽,第3尾肢内侧缘具有羽状刚毛,第2小颚两板后缘具细短毛等,与Holmes (1908)的独模(Barnard,1967a重新描述)略有差异。现有标本与采自大西洋摩洛哥的Valettiopsis macrodactyla Chevreux很相似,但第2腮足掌节末端稍窄。本种与V. multidentatus Barnard的区别是第5—7胸节和第1一3腹节不具后背齿。
标本信息